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

新闻资讯
2025零碳产城融合园区ESG案例白皮书
发布时间:2025-08-21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  打破传统产业园区“重产轻城”的困局,实现产业、生活、生态空间的有机耦合。例如,通过合理规划,将企业总部、研发中心与住宅社区、商业配套、绿地公园紧凑布局,大幅缩短工作与生活的通勤距离,减少碳排放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

  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,太阳能光伏板覆盖屋顶、风能设备点缀园区、地源热泵提供冷暖,形成自给自足的绿色能源网络。例如,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建筑物顶部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,优化用能结构,提高绿色能源比例,降低碳排放。

  智慧电网动态调配能源,数字平台实时监控能耗,智能交通系统优化出行路径,从源头降低碳排放。例如,厦门火炬高新区搭建环境资源共享平台及“一站式”服务系统,提升园区企业污染治理的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。

 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:通过“污水处理—污泥处置/有机废弃物处理—热电联产/生物天然气利用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,实现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排放的最小化,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。

  深圳中国海外大厦:作为全国首批零碳建筑项目,从需求侧节能、用能侧减碳双维度发力,选用11项节能减碳技术,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61.0%、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2.1%、降碳率52.60%。

  厦门火炬高新区: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,通过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、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等措施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。

  瑞典斯德哥尔摩:提出“零化石燃料的斯德哥尔摩战略”,计划204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目标。瑞典皇家港社区作为可持续城市开发案例,已有约6970名居民入住,在交通等方面注重绿色出行方式。

  日本柏叶智慧城市和横滨海滨智慧城市:在智慧能源管理等方面有探索,横滨海滨智慧城市通过相关系统和技术应用,在峰时用电削减上取得显著成效,峰值削减最高达22.8%。

 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:目标是到2030年将可持续产品产量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.5倍,确保炼油厂和石油裂化机能效处于世界前25%,实现至少200万吨的相关目标,2050年可持续产品产量提高4倍,通过低碳解决方案每年减少超600万吨碳排放量。

  通过物联网技术,园区内的每栋建筑、每个生产车间的能耗数据实时上传,系统自动分析并优化能源分配。例如,当太阳能发电过剩时,将多余电力储存至储能设备;当企业用能高峰来临时,优先调配风电与光伏电力,最大限度减少火电依赖。

  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让厂房、办公楼的屋顶与墙面成为“发电站”,分布式风电与储能电池组成微电网,甚至充电桩也能通过车辆反向输电,形成灵活的能源网络。

  工业废料经处理后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,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再用于建材生产,餐饮垃圾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有机肥。这种“资源-产品-废弃物-再生资源”的闭环,大幅降低了园区的碳排放与资源消耗。

  园区内推广自动驾驶电动班车、共享电动车,结合步行道与自行车专用道,构建“绿色出行体系”;通过智能调度系统,企业货运车辆实现路线优化与装载率提升,减少无效运输带来的碳排放。

  技术复杂度高:零碳产城融合园区涉及多项新技术,如微电网、储能、循环经济等,技术实施难度较大。

  成本投入大: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对园区的财务状况构成一定压力。

  加强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:提升园区在可再生能源、循环经济、智慧交通等领域的技术能力,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。

  制定详细的转型计划和政策支持:明确转型目标、步骤和时间表,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应对。同时,政府应出台土地规划、税收优惠、技术补贴等全链条激励机制。

  推动数据共享与合作:建立园区“碳网”平台,实现能耗和碳排放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共享,为园区和企业提供碳排放核算依据。888集团官网入口